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改變才會更好

改變才會更好


    鷹的重生,要麼等死,要麼蛻變。鷹是壽命很長的鳥類,它可以奇蹟般的活到70歲,超過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動物。然而,有一部分的鷹卻在40歲的時候就會死亡,只有大約3成可以活到70高齡,這是為什麼呢?


    原來,當一隻鷹活到40歲左右,它的喙會變得彎曲、脆弱,不能一擊而制服獵物;它的爪子會因為常年捕食而變鈍,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;雙翅的羽毛也會粗大沉重,不再能夠自由飛翔。這個時候,鷹有兩個選擇:一是回到巢穴,靜靜等死,一是通過150天的漫長煎熬,獲得重生。






    如果一隻鷹選擇了重生,那麼它必須艱難的飛到山崖頂端,在那裡築巢。然後,它要忍著飢餓和疼痛,在岩石上日復一日的敲打它的喙,直到脫落。等到新的喙長出來,老鷹必須更為決絕的用新喙將磨鈍的爪子一個個拔出,直到長出新的、鋒利的爪子。在這兩件工作完成後,老鷹還要把那些粗壯而沉重的羽毛從翅膀上一根根拔掉,好讓新的羽毛長出來。當這150天痛苦的歷程過去,老鷹可以在獲得30年的新生,再次翱翔在天空。

    改變總是漫長而痛楚的,我們看看自己,也許我們並未面臨老鷹那樣的重生時刻,也許我們的生活還不至於死亡。但目前我們是否過著我們想要的生活?我們的追求是否僅僅是吃一頓飯,曬曬太陽?,如果我們有著更高的期望,如果你感到了不如意而又不甘願到此為止,那麼要改變生活,就需要我們去忍受一個漫長的、痛楚的過程。

    當我們發現有些事情不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,當我們發現有些事情我們並不願意去做,我們可否問一問懸崖上那隻老鷹,你如何願意敲掉你的喙、拔掉你的爪子和羽毛?謀求改變需要忍耐和行動,在我們不會做時要去學習而非懼怕,在我們不願做時要去面對而非推諉。

    總有一天,沒有什麼我不敢接受,沒有什麼我做不到,那時我將心懷坦然的享受人生,因為我已無所畏懼。所以,人們總是做會做的,總是做願意做的,改變不會像天使一樣來到面前。去接受那些從未面對的,去接受那些我們不曾做得到的吧,這叫做成長,這就是重生!

    我所理解的這篇故事,並不是為了探究如何延續生命和為幸福生活下定義。它的重點在於兩個方面:一是改變需要行動;二是改變需要忍受痛苦和磨難。我們要做的是籍重生這個詞來描述「改變」所需要的那種徹底感,引導自己去發掘生命的意義。至於改變能獲得什麼,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。老鷹獲得了生命,而我們也許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。事實上,改變並不總是幸福的,就像登山,你每次付出很多卻並非總是能夠登頂。


    我時常想像美好的生活,但卻並不能夠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幅具體的畫面,乃是因為美好和幸福抽象而不可測量,並且隨階段而變化。但是如果你曾經發現有些事情令自己血脈賁張喜悅不能自已,那麼這件事情也許是你一生應該去追求的。


    天天的想幸福是什麼只能陷入那種哲學家式的悲觀情緒,而用行動時時追逐愉快感覺,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經歷才是生活圓滿之道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只要還在這個過程中行動著,就都是充實、快樂的。所以,能將改變付諸行動,懂得承受乃至享受追求過程中的痛苦,然後勇於捨棄、再次改變和追逐,也許是人生永恆的主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