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獨
我們單獨的出生,我們也會單獨的死去。
而在這當中我們只能夠假裝是在一起的。
單獨還是不會受到影響。
它會成為一道暗流,它會在地下流動。
人一直都是單獨的,但是現代人對它更有感覺,
因為現代人是人類第一次有足夠時間來思考自身的人。
在過去,為了生活所需而掙扎使得人們從早到晚都被佔據了,而且他們也無法餵飽自己與小孩。
那剛好是東方的情況,即使在今日也是如此。
在印度鄉下的現代人是不會覺得孤獨的。
他完全沒有時間去感受任何事情!
他覺得飢餓,而不是孤獨;他需要一個住所、一間屋子。
這些事情――孤獨的感覺――他是負擔不起的。
這些感覺只有在社會變得有點富足的時候才會開始浮現出來。
當人們衣食充足、有良好的住所、良好的職業時――當生活中的普通需要被滿足時,生命中的真正問題才會出現。然後突然間會察覺:「我是孤獨的,甚至在群眾中我都是孤獨的。」這是一種更高等的需求,需求是有階級的。
如果生理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你就不會有心理的需求。
一旦生理需求被滿足了,那麼心理需求就會出現――那是更高等的需求。
會想到音樂、詩、繪畫;
會想到藝術、審美――那些是更高等的需求。
會想到莎士比亞、米爾頓、卡利達斯、泰戈爾、紀伯倫;
會想到華格納、貝多芬、達文西、梵谷、畢卡索……。
這些是更高等的需求。
一個飢餓的人無法瞭解貝多芬。
不論音樂多偉大,都無法填滿他的肚子。
他餓到想吃了音樂家,而不是聽他的音樂。
他不會去管藝術的偉大作品,他反而會對馬克斯以及他的共產主義宣言產生興趣。
你善於獨處嗎?
獨處的過程中如何找回自己的本心,你為什麼害怕熱鬧過後的空虛?這次,柴說:「迎接孤獨的必要,我們才有機會真正地去享受複數的生活和自由的愛情。
人生來孤獨,卻害怕孤單,所以才希望找到人生的夥伴。但是獨處不等於孤單,我們的快樂也不需要建築在別人身上。與你分享和自己交往的八個理由,讓我們找到和自己相處最舒服的姿態。(談場個人的戀愛:討好自己,享受屬於你的 Me Time 好時光。)
人生來孤獨,卻害怕孤單,所以才希望找到人生的夥伴。但是獨處不等於孤單,我們的快樂也不需要建築在別人身上。與你分享和自己交往的八個理由,讓我們找到和自己相處最舒服的姿態。(談場個人的戀愛:討好自己,享受屬於你的 Me Time 好時光。)
「沒有什麼人喜歡孤獨的,只是不勉強交朋友而已,因為就算那樣做也只有失望而已。」――《挪威的森林》
我們如此害怕獨處,於是到處結識新朋友,跟沒有意思的對象吃飯約會,習慣了身邊有個人陪伴即便愛已消逝,寧願晚下班也不想早早回到空無一人的住處,流連夜店狂歡......否則便得被迫面對那個空虛無比的自己,以為花錢花時間可以買到「不孤單」,心裡有塊大洞卻怎麼也填不滿。(孤單有我陪伴:其實每個人都寂寞!地下鐵裡的擁擠與孤單。)
1. 生活簡單
生活有太多該做與不該做、想做或不想做的事情,外界紛擾雜音太多、資訊乘載過量,免去無謂的爭執和比較,生命也不會因你漏掉新知而有不同。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吧!
2. 神智清明
暫時放下你那多核心處理的腦袋,切斷與他人的通訊聯繫,去散步遛狗、游泳慢跑、看書靜坐等,轉換心境後,也許那些原本讓你煩心的問題,自然浮現迎刃而解之道。
3. 認識自己
獨處之際,你會跳出來像個旁觀者,觀察這個自我如何和世界互動,或和自己對話。人前人後的你,有著不同的面貌。
4. 學習自立
社會生活必然與他人相關,社交是必要技能,但也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打交道過度?還是只是藉由交際作為逃避的手段?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必直視滿目瘡痍的自己?
5. 慢下腳步
人生不是競賽,不必為了終點線拚命趕路、爭個你死我活才算數。遠離人群、放下那些會讓你分心的事物,靜定,便會發現俯拾皆是小確幸,享受慢生活!我的們社會不需要更多成功卻不快樂的人。
6. 接納自我
7. 省錢
談感情傷錢,何況現代主義資本社會很少有不花錢的社交。自己一個人不用打腫臉充胖子,總是比較省錢,是吧?
8. 釐清優先順序
別人企求的東西,真的也是你渴望的嗎?還是僅僅為人人想搶的集體氛圍所蒙蔽?他人的目標未必就是你的目標,別費一番工夫後得到了才發現跟想像中的不同、極度失望。(學會更懂自己:三十歲後,選擇對的路比選擇對的人更重要。)
我們隻身呱呱墜地,撒手人寰時也是獨自面對。人生來來去去,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一個人,我們卻想盡辦法逃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